什么是义工服务理念,服务原则
更新时间:2015-06-17 16:20:32
编辑:益群
浏览:2008
|
2012-4-1 14:47:01
|
一、 何谓义务工作
(一) 片面观点
1、 认为从事义务工作是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义工工作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施予。
2、认为义务工作只是为了减轻专职人员的工作负担,把义工工作“廉价劳动力”。
3、认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加义务工作。
(二) 积极的看法
1、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及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公民责任。参与义务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
2、 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提高、完善或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义务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亦是“乐人”,同时也“乐己”。
3、参与义务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
4、义务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进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 义务工作的定义
义务工作是指任何人义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经历,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二、义务工作的四个特征
义务性 无偿性 公益性 组织性
三、义务工作的主要价值意义
(一) 对社会而言
1、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义工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汇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2、促进社会和谐。义务工作,是提供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机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
3、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义务工作正式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 对义工个人而言
1、奉献社会。义工通过参与义务工作,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公民责任和义务。
2、丰富生活体验。义工利用闲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即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义工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3、提供学习的机会。义工在参与义务工作工程中,除了可以帮助人以外,更可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及学会与人相处等。
(三) 对服务对象而言
1、接受个人化服务。义工服务,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同时,更能发挥服务的人性化、个人化即全面化的功能,从而令服务对象受益。
2、帮助融入社会,增强归属感。通过义工服务,能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交圈子,增强他们对人、对社会的信心,同时,义工以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帮助服务对象减轻接受服务时的自卑感和疏远感,从而建立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义工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一) 义工对所属机构应报建设性的心态,积极主动参与管理、策划和组织工作,增强主人翁意识。
1、 义工在决定参与某项服务前,必须清楚了解服务的内容和要求,与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是否相符,对工作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 义工不可轻率做出承诺,但对承诺了的服务必须尽力完成,如因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履行承诺的,应做好解释工作。
(二)服务对象
1、应持互相帮助的平等精神,不应有“施予”的心理和“救世主”的态度。
2、应尽量了解服务对象,明白其真正需要,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在提供服务时,应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不应有自己的想法去套别人。
3、要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不应随意公开服务对象的情况或资料。
4、要尽量与服务对象保持良好的关系。
(三)对服务机构
1、对服务机构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对服务机构的人和事,在没彻底了解之前不易妄加批评。
2、要虚心听取服务机构的意见,在服务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与服务机构的联系。
五、服务原则
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