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司法社工:帮一个孩子救一个家庭 |
2012-6-28 10:09:40 |
看守所里,只有16岁的少年犯罪嫌疑人小溪(化名)默默地低头坐着。看到一个小姑娘进来后坐在他面前,他的眼睛里瞬间流露出了排斥和敌意,见小溪这个模样,这位姑娘笑了笑:“我不是司法部门的人,我只是想来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能和你随便聊聊吗?”此时的小溪目光已经趋于平静。“那好,咱们俩分别说说自己的10个优缺点,你说,我也说,好吗?”听到姑娘这么说,小溪开始努力地想,却还是说不上来什么。“没关系,不行的话,我可以来帮你……”小姑娘名叫李涵,她知道,又一次走近别人心灵的旅途就要开始了。 ■司法社工评估再犯罪的可能性 李涵的职业叫做“少年司法社工”,专门接触那些看守所里所谓的“坏孩子”。“其实,当你真正去关心这些孩子,真正走近他们的心,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想问题,你会发现,这些孩子和普通的孩子没有太多区别,也是那么的可爱,值得人去心疼。而且我们没有理由去抛弃他们,他们也是一个需要关爱的生命。”李涵说。 李涵不是一名志愿者,而是一名社工系毕业的大学生,她工作单位是首都师范大学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研究与服务中心。这里还有11名和李涵一样的少年司法社工。中心负责人席小华是首师大社工系的副教授,也是这12个人的老师。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我们社工是干什么的。青春期的孩子难免会犯错误,帮助他们迅速回归社会就是我们的工作。”席小华教授介绍说,首师大少年司法社工中心中的一线社工,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的“少年法庭”、海淀检察院新成立的“少年检察处”等一些司法机构合作,对违法犯罪少年的再犯罪可能性进行评估,并依据具体情况跟进帮教。 ■帮教一个孩子就是救一个家庭 司法社工对犯罪少年的评估,是检察院决定是否对其起诉以及法院如何对其量刑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在起诉阶段,如果我们的调查报告认为这个孩子再犯的风险度不高,检察院就有可能对孩子免予起诉或者是附条件不起诉,这样可以避免孩子的档案里留下刑事污点。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其实很重要,所以评估一个孩子,绝不可能是凭‘经验’去推断出来的。”席教授说,司法社工会根据与再犯可能性有关的28~29个因素,围绕这些因素进行广泛的司法社会调查,在这个基础上出具司法社会调查报告,“这个过程必须是严谨的、专业的。” “起诉阶段的社会调查要非常细致。”李涵介绍说,“我们要去调查他的家庭、朋友、社区、学校……有时候还要调查被害人的情况。综合各方面情况,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至少需要耗时1—2个月的时间。” 席老师表示,当孩子遇到各种矛盾和困惑的时候,无法得到良好的社会支持,让各种风险因素最终转变为危险因素,导致孩子实施犯罪行为。我们有机会走近这些不幸的孩子,我们认为有必要把导致孩子犯罪的风险因素记录下来,不是为了谴责曾经疏忽孩子的父母或老师,而是希望警醒更多的成年人,让他们明白应该如何去关注这些成长中的孩子。 让迷途少年回归社会,不仅是他们自己得以重生,也让破碎的家庭得以团员,同时也为社会稳定作出了一份贡献。 |
下一篇:青少年社会工作接案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