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28 9:43:35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家庭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都在悄然发生巨大变化,现代职业女性“双重角色”迫使职业女性不仅要承受工作压力,同时要承担家里大部分的家务劳动,照顾家庭、老人和孩子的重担使她们不得不面临比许多男性更强烈的工作与家庭冲突。而就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女性的生育保障与劳动保护等公共政策尚不完善……这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剧了职业女性的工作与家庭冲突。 2012年,是昆山决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去年11月,昆山市委管爱国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全市妇女工作座谈会,他在会上强调,女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超过了70%。因此,了解职业女性家庭工作矛盾根源,找寻缓解妇女在家庭和工作之间的矛盾的办法,才能更有效地凝聚妇女力量,团结引领妇女群众为决胜现代化做贡献。 一、职业女性工作与家庭冲突的现状 职业女性角色冲突指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这是由于女性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力、行为等方面不同步,不协调,导致各种角色间存在矛盾状态,进而产生冲突。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女性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当今社会对成功女性的定义已不仅仅是“贤妻良母”,而是要在家庭和职业生涯中两面兼顾。两种观念碰撞的结果使得职业女性角色的冲突和矛盾变得更加尖锐:一方面女性需要积极地参与社会工作,追求事业与个人理想的实现;另一方面又不能丢弃传统的家庭角色。在时间与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职业女性工作家庭矛盾冲突凸显。 二、女性工作与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1、小孩 职业女性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冲突存在阶段性特征。冲突一般表现在女性人生的几个关键期,如就业期、生育期、事业转折期等。一些高素质的知识女性婚育的最佳时期也正是事业起步上升的时期,角色紧张与冲突就在所难免。子女年龄偏小(特别处于婴幼儿期)的职业母亲要比子女年龄偏大的职业母亲面临更多的冲突,问题也更严重些。小孩的拖累极大地影响了职业女性的事业发展,迫使放弃很多次提升、进修、学习的机会,而丈夫对此并不理解,由此引发诸多家庭矛盾。 2、家务劳动。 中国传统的家务分工模式在此体现出较大的影响力。家务占据了职业女性工作之外的大量时间,许多女性觉得这是应该的。她们认为家务让女性在家庭里拥有了一定的地位和权力,她们以家务的形式来体现自身在家庭中个人的重要性。但这种贡献同时也给她们带来了诸多工作以外的压力和焦虑感,使她们更加劳累,因此常有抱怨和由此引发的种种冲突。 (二)社会因素 从工作场景来讲,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制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市场双向选择,缺乏竞争力和技能特长的求职者找工作越来越困难;对于在岗者,要想保持自己的岗位、获得晋升机会, 或者是谋求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工作中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各方面对女性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大。社会对女性始终是持双重期望的:一方面期望女性积极地参与社会工作, 对社会付出;一方面又不忘对其扮演的家庭角色的期望。在时间与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女性要同时扮演好每个角色往往容易造成角色间的冲突。 (三)自身因素 社会的发展, 女性的解放, 使得女性在社会发展中也参与到商业与政坛的竞争大潮中。一些女性对于事业的进取心使得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事业的发展中, 但同时她也想兼顾好家庭的责任。社会和家庭角色都想扮演好, 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 在精神上并不想对任何一个角色的期待降低, 这就使得很多女性在内心就产生了工作家庭冲突。 三、缓解女性工作与家庭冲突的对策 (一)制定相关公共家庭政策 与职业女性相关的家庭政策主要包括各种家庭津贴、产假期限和产假中的待遇、儿童和老人照料休假、公共的托儿服务设施和老人照顾设施及服务等。这些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有的通过提供服务和设施直接减轻妇女的家务负担,有的通过经济援助对妇女因照顾家庭造成的损失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它们对缓解妇女就业面临的角色冲突都具有积极意义。 具体来说,可以在社区里开设托儿所、午托班,社区养老中心,保健医院等托儿养老设施,减轻女性的育儿养老负担;成立家政服务中心,以钟点工的形式推动家务劳动市场化。并给下岗女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开设快餐店、洗衣房、馒头店等经济实体,便利社区内家庭生活,为女性摆脱繁重家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提倡男女共担家务的社会文化 减轻妇女家务劳动负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倡导男女平等地共担家务的社会文化。长期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分工确定了女性承担重要家务劳动的责任。虽然随着妇女就业率的上升,这种分工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已发生了变化,但现实生活中家务劳动主要由妇女承担的状况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人们对女性承担家务的观念和态度依然如故,并且这种观念和态度还通过父母对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期望和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世代相传。 目前,除了在舆论的宣传和引导方面要改变传统的男女角色定位外,政府应对现行的各项社会政策和制度重新加以审视,包括就业制度、福利政策等,消除其中视妇女为当然的家务劳动者的那部分内容,为男女平等地共担家务劳动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 (三)制定公平合理的就业制度 政府需要对相关政策重新进行审查,特别是那些表面看似中立但实际上隐含着性别歧视或可能给妇女就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做法,应慎重实行。这些隐含的性别歧视通常是由职业方面的性别隔离或就业方式的性别差异造成的。比如由于养老金支付危机,一些国家提高了获得足额养老金所必须的就业年限,女性越来越多选择这种就业形式,平均的有缴费资格的年限趋于缩短。中国在实施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的实践中,很多地方规定,领取了下岗证的入可免费参加由政府再就业工程基金资助的培训项目,没有下岗证的人一般需自负费用。然而按中国现行的政策,许多就业者失去工作后是没有下岗证的。这样便出现了由就业形式产生的人们在享受培训机会上的不平等,女性往往是这种不平等做法的主要受害者。 (四)重视教育培训 适时组织开展职业女性教育培训班,专题培训处理家庭和工作的技巧和方法,邀请较为成功的专家介绍成功案例,以开阔职业女性的视野,提升理念,借鉴经验,培养一批优秀的职业女性人才骨干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