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我市工伤保险集中宣传日,记者了解到,2014年上半年,我市调整了伤残津贴,人均增189.43元。另外,从去年3月开始,我市人社局尝试购买社工服务,提前介入工伤康复服务,至今已服务2166人,全程跟进个案14个。
■一次性工亡补助同比增10%
昨日,记者还从市人社局获悉,2014年上半年,我市调整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非法用工单位人员死亡一次性赔偿金和伤残津贴3 项待遇。其中,一次性工亡补助较2013年标准增加10%,达到53.91万元,非法用工单位人员死亡一次性赔偿金和丧葬补助等其他赔偿金共计 80.86 万元,伤残津贴人均增加189.43元。
据了解,至2013年12月,我市参保单位13万家,参保人数151万人,基本实现了用工单位全覆盖。
■帮受伤工人进行职业规划
2013年3月,市人社局尝试通过购买社工服务,让社工提前介入工伤康复服务。中山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王晓菲是该项目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中山市每年受工伤的职工中95%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与工作有关的死亡及病患问题,不仅会影响到这些患病的员工及家人,令他们面对职业伤病的折磨,亦会增加整体的社会成本。
25岁的男子张龙(化名)在五桂山一电器厂工作,从事冲压工作不到一个月就发生事故,左手除了大拇指外,其余四个手指被切断。
王晓菲记得,张龙在参加每周一次见面会时,显得不自信,眼神飘忽。在工伤职工情绪调试中,他写下了“我希望老婆不要因为我手指原因离开我”。原来他和老婆分居两地,为了夫妻团聚,他放弃家里理发师的职业,到工厂打工。夫妻平时沟通不多,双方文化水平也不高。社工对他进行了长期跟踪,帮助他协商赔偿和伤残评级,帮助他进行职业规划等。目前张龙已经回到工厂担任保安,工伤赔偿程序也在按规定办理中。
目前,社工提前介入工伤康复服务这一项目开展以来,已经服务了2166人。其中,全程跟进的个案有14个。
■未来将培训工伤康复大使
目前,这一服务暂时覆盖工伤保险参保人群。王晓菲表示,医院的医护人员都会比较偏重职工的身体康复,因此在职工心理及社会康复方面比较欠缺。同时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有益于身体康复,职工住院期间因为不懂工伤法律、没有家人的陪伴等会影响心情,所以社工会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情绪辅导及个案辅导等服务,希望职工可以调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快康复重返工作与家庭。
今年,这一项目增加了新的考核指标——工伤员工回岗位或在中山重新找工作的跟踪辅导,目的是提升工伤人员辅导后返回工作岗位的比例。根据第一年的统计数据,60%的职工都返回原厂工作,10%的留在中山重新找工作,30%的人等待事情处理结果后再做决定。
王晓菲告诉记者,社工与同方医院医护人员、工伤职工间建立了服务关系,现在工伤职工有相关问题都会到社工办公室或者通过电话找社工寻求帮助;社工办公室每日处理咨询问题约5例;人社局相关部门、医护人员发现职工有相关问题是在社工服务范围内的,也会推荐职工寻求社工帮助,现双方已经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未来,社工中心计划从工伤职工中培训一批工伤康复大使,到企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知职工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