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老婆不要因为我受伤而离开我。”在由工伤职工社工服务中心准备的一次工伤职工心理调查中,在同方康复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刘凯(化名)写下了自己最大的担忧。
因为一场事故,在五桂山一家电器厂做冲压工工作的他去了左手四个手指。
益群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接触到刘凯时,发现这次工伤事故对这个85后年轻人最大的影响,是挫伤了他的自信。“比如经常可以看到外出的时候,他会不自觉地把手上的左右插进口袋,很怕别人看到。”社工王晓菲回忆。
像刘凯这样的个案,益群社工服务中心自去年以来一共跟踪了20个。工伤职工的维权意识、心理问题等,正是市人社局和社工委合作,以购买社工服务形式,提前介入工伤职工康复服务的一种尝试。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梁滨介绍,社工介入工伤职工康复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普法服务、康娱服务和情绪辅导辅导等。“考虑到有不少工伤职工是外来务工人员,而且学历普遍不是很高,对维权的法律途径不是很清楚,所以维权普法是很重要一部分内容。”梁滨透露,“康娱服务是以情绪疏导、建立互助平台及培养市场需要的技能为方向,开展康娱活动,另外情绪辅导主要是通过协助调适情绪,转换工伤职工的积极思维方式。”据介绍,社工介入工伤康复工作站在对工伤职工的心理及法律基础进行摸底后,将根据信息反馈,选定康复辅导对象,并根据对方的家庭、心理等情况进行辅导。
据负责工伤康复服务的社工王晓菲介绍,该项目自去年3月份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社工工作站统计,康复后的职工有60%的选择返回原厂工作,有10%选择留在中山重新找工作,30%职工待定。目前,刘凯也返回原来的电子厂做保安。值得欣慰的是,他当初在调查表中写下的担忧并未实现,他和妻子的沟通方式甚至比以前有了更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