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4-3 10:40:56 |
微光处处
香港之行的总体感受就是,每个人都知道社工,每个人提到社工都是赞不绝口。在香港,社工是一个令人崇敬的职业,拥有良好的社会地位以及不错的收入,这令我艳羡不已。
三天的培训,每一天都有很独特的收获,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第一站——包美达社区中心:
这里给我印象最深就是中心里的硬件设备非常好,供青少年上网的电脑室,为青少年提供优良的上网环境,进而有效防止他们沉迷网络;一应俱全的家政室,可以供给十几个人参与一些糕点的制作,全部是无火的,从而规避了很多危险因素;咨询台看起来也是那么的吸引人,好像吧台的感觉,自然更吸引人前来;还有多功能室,真的是多功能的,可以根据需要将空间分割成需要的大小,以应对不同的需要,墙壁上都有别知道额设计,可以让服务对象放自己的私人物品或者社工可以放活动物资。我觉得这些是我们以后可以尝试改善的地方。
另外一点就是分类非常的细化,只青少年这一大类的,他们就分为了三个方面分别去做,幼儿组、儿童组、青少年组等等。这样服务也就相应的更加细化,更加贴合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
第三点就是收费制度,香港的社工机构一般都会有些收费的项目,从而去支援一些不收费但是服务对象很需要的项目,达成一种平衡。我觉得这一点也应该是我们以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第二站——历奇退休营:
这一天都很好玩~~香港督导及教练们都放得很开。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就应该学习一下。在下午我们团队单独的分享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蓝婷婷的,因为自己觉得特别的有共鸣,她说她一开始并不是很认同这个行业,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看到服务对象的变化,很认同很喜欢这个职业。但是前段时间实在是太累了,不知道自己该走该留,那段时间特别的难受。还好后来选择了留下来。我很能体会她的感受,我觉得不只是她自己,很多内地社工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挣扎,要不要坚守?继续守候梦想还是为了生存奋斗,如果二者不可兼得简直是一种骨肉分离的痛······
最后晓辉督导拿出当年他的导师送给他的礼物,杯中烛火,送给我们每一个人,当时他也有些哽咽,而我则不停地在擦拭溢出眼眶的泪水。我已经记不清楚青怡中心的主任说的内容,只记得我感受到的是,我们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在创造历史,我们在开拓内地社工的明天,路途中一定有许多的艰难险阻,但是还好我们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那一刻,我的内心真的是感动极了······此时,我想起了汇聚了港澳台以及内地多个地区社工前辈们心血的书《微光处处》。我想,当自己累的时候,气馁的时候,看一看那杯烛火,就能得到力量!
第三站——信义会长者地区中心:
印象最深的是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是的地区内需要服务的人那么多,社工要做很多的活动、小组、个案、咨询,一个一个做下来难免有心无力,难免有量无质。于是乎他们联系到了社工的天然盟友——义工。义工的数量远远多于社工的数量,将一些简单的服务交给义工做,社工就可以抽身出来做更重要的事。义工可以自己组织活动,也可以结伴探访,还可以帮忙给长者送餐,可以在中心当值,分担社工的行政工作。他们将义工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内地的社工与义工的关系,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问题,义工由来已久,社工才是新生事物,社工在义工管理这一方面目前不如团委下属的志愿者协会。义工是人尽皆知的,社工很少有人听说,内地社工与义工结盟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所有的社工人都会努力探索出本土社工的方法。
短短三天很快就过去了,感谢香港督导为我们准备的退休营活动,感谢机构给我们提供一个这样交流学习的平台,感谢这一路上同工们的支持与协助。我想这次的这次的经历将给与我力量,支持我在社工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杨雪莉 2014-03-28 |
上一篇:香港之行的感想——坦洲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