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1 16:18:03 |
||||||||||||||||||||||||||||
一、基本资料 姓名:H 性别:男 年龄:19岁 学历:初中 二、个案来源 服务对象因非法拘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1年,社区服刑期为2011年3月9日至2011年12月29日,该服务对象于2011年3月9日被纳入社区矫正对象名册,接受社区矫正。 三、个案背景资料
四、问题分析 (一)理论视角 1、 心理动机反映 普遍情况下,现实情况的反映是为服务对象提供当前状况的认识和评价,而服务对象的问题同时还涉及以前经历的影响,尤其是服务对象早年的经历,这对其日后行为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协助服务对象认识、理解自己的心理反映倾向,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这就是心理动力反映。 2、“社会—自我”去标签化 当服务对象由于某一原因而触犯了社会约定或者社会正常运作秩序,他就会被社会认定是一个特殊的人,一个不属于正常社会的人。而服务对象自身也会对外界社会产生认知,外界社会强加给服务对象的标签化作用,导致服务对象的自我标签,这在服务对象的身上明显体现出来。其回归社会后,服务对象的交往圈仅仅限于家庭系统之内,极少与外界系统接触,这对服务对象日后的生活是一个很大的隐患。而所谓的去标签化,是相对于标签化而逆向提出的,目的在于打破服务对象的自我错误认知,减轻自我标签的影响。 (二)主要问题 在和服务对象进行了几次交谈后,发现了服务对象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在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上,服务对象对社区服刑人员手册的规章制度非常不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家访。每次来司法所报到都是来去匆匆,多数时间都保持沉默。 2、在工作员刚开始介入阶段,服务对象很少谈及自身以及家庭的一些情况。所以在刚刚开展工作阶段,工作员掌握到的资料很少。 3、在生活工作和情绪方面,在工作员开始介入阶段,服务对象显得很拘谨,很紧张,虽然表达了工作的意愿,但是并没有按照工作员提供给他的招聘信息去真正的寻找工作。在情绪方面,服务对象没有较大的生活压力,但是和女朋友的关系问题会或多或少的造成他情绪的波动。 (三)工作员预估 1、由于服务对象年龄较小,犯罪时尚属于未成年人,因此对犯罪行为的认知能力较低,甚至不知道他的做法已经构成了犯罪,工作员介入后,服务对象已经逐步认识到自己曾经的行为违法行为,并且能积极配合司法所工作。对工作员的工作性质也有了较深的认知。 2、 服务对象为家中独子,父母均在环卫所工作,父母会经常给他一些零花钱,其自身经济压力较低,因此寻找工作动力不强。 五、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总体目标 与服务对象建立起良好的专业关系,了解服务对象情况,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和需要,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共同完成社区矫正工作任务。 (二)具体目标 1、让服务对象了解社区矫正工作任务并共同完成。 2、与服务对象定期保持联系。 3、从谈话中了解其家庭情况和家庭结构,了解服务对象的总体生活、心理况和和每阶段的具体情况,同服务对象分享生活的快乐和压力。 4、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和心理需要。 5、共同完成社区矫正和公益活动任务。 6、帮助服务对象顺利完成再社会化。 (三)具体介入方案 1、助其熟悉社区矫正规章制度。 2、既然服务对象在多人在场的环境下比较拘谨,工作员要尽量与其在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下一对一面谈。 3、在谈话中可以多涉及服务对象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篮球、网络等。 4、尽可能多地了解服务对象的资料和需求,并尽自己努力协调资源帮助服务对象。 5、联系更多适合服务对象需要的公益活动资源,完成公益活动任务,促进其融入社区。 六、介入过程 (一)搜集资料,初步评估,建立专业关系。 2011年4月初,工作员第一次与服务对象见面,初步了解服务对象对社区矫正的看法以及其对工作员工作性质的了解程度。在会谈过程中,工作员了解到服务对象对社区矫正没有一个清晰正确全面的认识,而对“司法社工”这一名词也没有正确的概念。同时工作员也观察到服务对象整体表现比较拘谨、沉默,不会主动开口说话,基本处于工作员问一句服务对象答一句的状态,会的的内容也只是寥寥数字而已。了解到服务对象的现实表现后,工作员向其介绍了工作元的工作性质,借以缓解服务对象的紧张情绪,并留了工作员的联系方式给他,告诉他有时可以随时联系工作员。 (二)一切以案主为中心,尊重接纳,优势视角。 通过对社区以及服务对象家庭的走访,工作员了解到,服务对象犯罪时年龄较小,学历不高,因此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清楚的认知,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因此工作员从此处着手,本着社会工作接纳、尊重的基本原则,逐步介入个案,是服务对象感受到工作员的真诚和尊重,逐步去除其犯罪标签意识,并从优势视角出发,帮助服务对象看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家庭支持系统良好,和朋友关系良好,自身年龄比较小,人生还有无数种可能等等。工作员通过整个介入过程,是服务对象认识到自身的优势,认识到其现在的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而自己也是有能力改变的。 (三)对接资源,增进支持,助其自助。 服务对象目前正在谋求同朋友一起创业,工作员可以为其提供相关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助其自助。 七.评估 工作员经过对服务对象半年的跟进,可以做出如下评估:
八、专业反思 (一)一般技巧分享 工作员在与服务对象交谈过程中,会适时适当运用一些技巧。例如, 1、开放式问题 为避免工作员和服务对象无话可谈的情况,工作员会尽量多提开放式问题,如,你喜欢做哪些形式的公益活动?你最近在忙些什么?关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等。 2、回应 在服务对象表述完一段话之后,工作员会有一些适当的反应,这样可以增进工作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鼓励服务对象继续讲下去,工作员也可以从谈话中获取更多资料。 3、坚持非批判原则 无论服务对象做了什么事情,即使不认同,也要表示接纳。不批判服务对象的行为,可以引导服务对象往正确的方向。 (二)情绪处理分享 工作员在个案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自身的情绪问题,如不自信,懈怠等,工作员首先不要否认这些负面情绪的存在,接受它们之后才能很好的解决。自己不能及时疏导的问题可以寻求见习督导和督导的帮助。 (三)心路历程分享 最想分享得是看到服务对象的点滴改变。在刚开始介入该服务对象的过程中,曾质疑过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方法,因为看不到服务对象有预期的改变,但是当之后尝试了其他方法去介入的时候,就有了一些收获。在此过程中,工作员一直坚持尊重接纳助人自助的原则,从优势视角出发,坚信服务对象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有能力改变。不管工作员的力量有多小,服务对象的改变有多缓慢,其实只要服务对象一直在改变,这就是最重要的。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我们一直在努力。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